当我从卡内基·梅隆大学(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获得机器人学博士学位时,我的职业目标是成为一名计算机科学教授。我希望去帮助塑造年轻的头脑,并为这个领域贡献世界级的研究成果。
我渴望效仿我的教授们,比如拉吉·雷迪(Raj Reddy),是他给我上了一生中最精彩的课,使我深受其益。如果一切得当,我会在大约十年内拿到终身教授的职位。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实际上我做了一系列的选择,使我偏离了那个初始的职业目标。我当初应该都没有意识到,但是以事后诸葛的眼光看,我只是被另一种力量驱使着,踏上了另外一条路。
几年前,数学家理查德·哈明(Richard Hamming)发表了一个演讲,“你和你的研究”,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他问道:“你所在领域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如果你所做的工作并不重要,而且你也认为它不会导致一些重要的结果,那你为什么还要去做呢?”
我们中的许多人都会考虑一个特定的职业目标:比如成为一名经理,成为一名副总裁,如此等等。但我们可能不应该问“我想要什么?”而是应该问,“我的领域需要什么?”
只有这样,哈明建议的遵循最迫切问题的思路就会把我们带到我们应该去的地方。
以下是我在(可能是无意识地)追寻这一原则过程中学到的七个经验教训。
第1课:你不能什么都做(要专注)。
刚出校门,我加入了一家致力于虚拟现实的初创企业,成为其第4号员工。虚拟现实是一项远远早先于那个时代的技术。
在初创企业,你必须自己做每件事,但这还远远不够。当时,我有了一个新生儿。我很快意识到两件事是不可兼得的:生孩子和创业。于是我选择了孩子!
我意识到我的时间和精力并不是无限的。你不能同时做所有的事情。
第2课:欲拓宽,先挖深。
我在微软研究院创建伊始便加入了。下意识中,我觉得这将是一个可以开拓新天地的地方。
我在这里遇到了很多像瑞克·塞利斯基(Rick Szeliski)这样的非凡人物,他教我真正深入研究计算机视觉中运动估计等基本问题的重要性。我学到了当你决定从事某个课题,就要有主人翁的意识来拥有它,能够以一种令人信服的方式来描述它,以至可以改变人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而在研究工作本身要做得尽善尽美,这样用可能会导向更大的突破。他的这些理念是完全正确的。
我和瑞克一起写了很多文章,包括1997年一篇有影响的论文,题为“创建全景图像镶嵌和环境地图”。今天,当你用手机拍摄全景照片时,你可能正在使用我们的算法!
你越是寻求迫切的问题和解决棘手的挑战,你就在通向领导地位的道路上走得越远。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做出标志性的成就,然后再拓展。
第3课:表达能力真的很重要,对工程师亦然!
在研究、商业和生活中,你如何交流你的想法的方式可能比工作本身更重要。
我从SIGGRAPH中学到了这一点。SIGGRAPH是计算机图形学和交互技术领域的类似TED的交流平台。十多年来,SIGGRAPH对演讲文稿的近乎严苛的要求使我对质量标准有了新的体悟。
即使工程师在做技术演示,你也需要生动的故事来向同事解释你的想法,激法他们来做出贡献,来推进你的工作。再好的工作,如果人们不相信,就什么都不是。
第4课:定位什么,就会得什么。
我决定去北京,就任新成立的MSR实验室主任,在此后的四年多的时间里,我真正了解了成为头号负责人意味着什么。
实验室成立伊始,我们并不知道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工业实验室会取得怎样的成功,因为我们是第一个!我们制定了三个目标:(1)推进计算机科学领域;(2)为微软的产品贡献技术;(3)造福中国学术界和本土产业。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们不懈地努力着。尽早的定义成功指标这一举措是关键,它真的使实验室有了明确的发展路线图。我在中国的同事们藉此把亚洲MSR变成世界领先的实验室之一。因此谨记:明智地定义你的目标。
第5课:把握可控,留心可见。
后来我被要求回到美国,加入当时微软的一项新项目,必应(Bing),担任产品开发副总裁,尽管我在项目管理、测试或开发方面几乎没有工程经验。我必须重新学习基本知识:如何生存、快速学习和增值。
我发现解决必应最重要的问题需要大量的,深入的研究知识:提升搜索质量的机器学习和搜索基础设施的分布式系统,只是其中的两个而已!所以我回到MSR招募了50多人。
我们这支缺乏经验的团队同时还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要与谷歌竞争分食搜索这块大饼。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度过最艰难的时期,我们意见还往往不一致。在这段时间里,我想出了一句话:“控制可控的,观察可观察的,余事不必纠结。”人们很快就会被找不到解决方案所困扰,或者他们想改变那些很难改变的事情。你必须先看看周围发生了什么。如果你不能退后一步去观察全局,那么你就没有别的办法了。
第6课:专注项目,而非名头。
我在MSR遇到了图灵奖获得者、伟大的技术领袖吉姆·格雷(Jim Gray)。
我曾经问过吉姆,“你在MSR和SQL工作。似乎你从不担心自己是在产品团队还是研究团队。”
吉姆的回答是,你不应该以你的头衔或学科来定义你的职业生涯。他说,“我遵循的是能产生影响的项目。”他不担心是产品还是研究。
相反,他想考虑一下你可以做的有趣的项目,以及团队可以一起解决重大问题的难题。不要陷入分类的泥潭。相反,深入到事物的核心层面去。
第7课:走中庸之道,不偏不倚。
无论你在职业道路上走到哪里,你都会做很多事情,你会做决定,你会编码,你会创造,你会实现。但不仅仅是做,还要成为。你会是谁?你会因为你是谁而为人知而成名?
很久以前,作为一个年轻的中国学生,我被教以儒家的教义:中庸主义。中文实际上是写为“中庸之道”,字面意思是走在路中间,保持你的方向。
对我来说,儒家所教的东西的本质是要在双方之间保持平衡,倾听,体贴和尊重。人们有可能是极端的,而且不知道他们的极端立场是否正确。
当你行中庸之道时,你就不会过河拆桥,而会凡事留有余地。你永远不知道哪位同事会成为你的下一任老板,哪位实习生会去创造下一个独角兽。
宽宏大量,敞开心扉,友善仁慈。
你永远不知道前方等待你的有什么。也许有一天,我会成为一名更好的教授。